个项目 projects for

篇文章 articles for

名合伙人 principals for

引力场4.0 | “形与构”——中瑞联合教学研讨沙龙回顾

Gravitational Field 4.0 | "Shape and Structure": Review of Teaching Seminar Salon

2019.08.23




开放、学习

思辨、沉淀



建筑也许很复杂

学习可以很简单

愿以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

启迪你的每一次成长


----------------------------------------------------------------------------------------


2019年8月5日, “形与构:引力场4.0中瑞联合教学研讨沙龙”在goa大象设计杭州办公室举行。作为goa mooc的专场活动,本次研讨沙龙以“引力场4.0”教学活动为基点,聚集中外建筑、结构领域的专家及实践者,展开探讨融合结构思维的设计方法。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观看活动全程回顾

 

当日,包括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合伙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王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建筑学院博士后、Prof. Joseph Schwartz结构设计研究组讲师及高级研究员Dr. D’Acunto Pierluigi曹婷在内的引力场4.0教学团队出席了活动。同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郭屹民,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张准,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孟宪川,喜布特展创始人、引力场艺术策展人贾布作为研讨嘉宾莅临现场。中、瑞两国嘉宾与现场听众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goa大象设计总经理、资深合伙人,李慧芬女士发表致辞

 活动开场,goa大象设计总经理、资深合伙人、引力场系列活动发起人李慧芬女士发表了简短而精彩的致辞。她阐释了研讨会的缘起与目的:引力场系列活动希望以工作坊为触点,激励青年建筑师更广泛地关注、探讨城市及建造问题;这既是当下建筑实践的需要,也与goa所坚持的“1:1”营造理念不谋而合。

整场沙龙分为两部分:引力场4.0中期成果分享融合结构思维的设计方法研讨在短暂的三个半小时中,大家围绕“形式”、“结构”、“建造”等关键词各抒己见、分享洞见,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下午。


分享 | 引力场4.0中期设计成果

  引力场4.0教学团队分享了本次活动的中期设计成果,艺术策展人贾布回顾了往届活动的精彩瞬间。

 

王彦、曹婷、Pierluigi、贾布

引力场历年回顾及引力场4.0

贾布对引力场四年历程进行简短回顾。随后,王彦、曹婷、Pierluigi作为引力场4.0中瑞联合教学工作坊的指导老师进行了名为“Hypar Wave——直纹双曲木壳体的设计与建造”的中期成果分享。他们提到,从几何原理的确立到构造方式的研究,引力场4.0建造实验本身是一次“形”与“构”的融合探索。王彦阐述了项目之初的概念及灵感,曹婷、Pierluigi则就图解静力学的设计方法进行重点介绍。

引力场4.0——Hypar Wave 


 直纹双曲面的结构特性分析 


设计演变

 

结构骨架及多种覆盖方案 

建造过程

 

Dr. D’Acunto Pierluigi

基于图解静力学的结构实验

Pierluigi博士向大家展开介绍了ETH教学体系中基于图解静力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引力场4.0教学工作坊的知识延伸。他介绍道,以图解静力学方法进行形与力的探讨早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这种方法虽然基础,却能帮助建筑师和结构设计师在方案初期快速交流、形成概念,因此被广泛应用于ETH的建筑基础教学。“AA Pavilion”“Counterpoise”等有趣的结构实验引起在场观众的强烈兴趣。

 AA Pavilion


  Counterpoise


桌子的受力图解  


研讨 | 融合结构思维的设计方法

郭屹民、张准、孟宪川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围绕融合结构思维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精彩演讲。



孟宪川 | 轻巧而锋利——以悬挑为例

南京大学博士孟宪川以悬挑为切入点,以“一墙宅”“缺柱住宅”“KAIT工坊”等案例介绍了图解静力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孟老师看来,图解静力学作为一种“轻巧而锋利”的设计方法,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减轻了设计者的思维负担、有益于设计切入;另一方面则回避了材料、精确度等复杂问题。因此,这一方法有助于建筑师更直接地获得结构方面的启发,在创作初期形成更多的灵感与思路。

  “一墙宅”的形图解与力图解

                                                                                                     “一墙宅”模型

KAIT工坊的形图解与力图解

 

郭屹民 | 透明的结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郭屹民副教授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展开思辨:结构对于建筑师来说意味着什么?适应当下时代的,“新”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以“透明的结构”为题,他提出观点——结构的未来在于“去结构化”。他提到,现代结构的动人之处有别于古典结构的韵律美和连续性,它正从封闭几何向着开放几何的方向演绎,呈现出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的趋势,这也与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不谋而合。

建筑结构的几何特征演化分析  

结构通过“去结构化”,成为精神的象征(白之家、上通原的家)

呈现“透明性”的结构  

张准 | 结构响应

作为龙美术馆、台州当代美术馆等项目的结构设计师,张准基于个人的丰富实践,分享了真实项目中建筑与结构的合作经验。他强调,所谓“结构响应”,意指结构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响应。“柔物亭”项目中,基于聚氨酯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建筑师对“轻盈感”的追求互为响应;而 “龙美术馆”项目中,建筑的标识性与形式感的形成则得益于空间、结构、设备的共同推进。

柔物亭顶部 柔物亭建造过程

柔物亭结构模型

龙美术馆:单伞结构推敲



演讲过后的互动讨论环节,所有嘉宾及在场观众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精彩交流。交流话题包括 “瑞士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方法”、“中国当地建造语境下结构设计一体化的推进难度”等。

整场“形与构”研讨沙龙给现场听众带来了丰富而多元的内容,也令每位参与者深刻感受到建筑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魅力。正如王彦所总结的:

“建筑学科的专业隔阂是在近两百年的精细化分工中逐渐产生的,但就建筑创作的本质而言,各专业本就应互为手段与目的。以一个尺度小、功能简单、却融合了‘形’与‘构’诉求的建造实验,探索一种设计的可能性,激励大家回归一种更为原初的设计状态,这是本届‘引力场4.0’设计方案的缘起,也是goa大象设计发起‘引力场’系列活动的初心。


* 文中所有嘉宾演讲内容配图来自现场演示文件

 

“引力场”系列活动是由goa大象设计发起,联合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筑专业青年建筑师团队共同创作的公共建筑艺术项目,自2015年以来已携手喜布特展成功举办三届。往届作品曾参展“2015上海艺博会”,“2016国际青年创意文化周”及“2019法国双年展”并收到热烈反响。2019年,goa大象设计携手ETH师生共同创作的引力场4.0,将于一个月后在黄浦江边的世博公园正式亮相,届时还将呈现一系列艺术和公共文化活动。


往届回顾

2019引力场4.0启动会

2018引力场3.0:城市三角洲 | 中国美院中期评图会

2016引力场2.0:城市泡泡

2015引力场1.0:韧山水